2017蘇州工業園區加快升級成長
來源: 作者:香蕉三级视频門業 發布時間:2017-03-20 09:44 瀏覽量:207
2017蘇州工業園區加快升級成長
據蘇州日報報道: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0.6億元,同比增長7.2%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8.1億元,增長12%,稅收占比達93.1%;進出口總額490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52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6.8億元,增長1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萬元,增長8.1%……2016年,蘇州工業園區呈獻了靚麗的發展成績單。
2017年,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進入第23個年頭。作為備受矚目的成功典範,擺在園區麵前的前行壓力一點沒有減少,如何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加快轉型升級?如何保持創新爭先的激情與活力?如何讓更多人共享園區發展成果?轉型、創新與共享,成為邁入青年時代的蘇州工業園區的成長關鍵詞。
轉型有定力有韌勁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3.8%
今年2月12日,在省市區三級聯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中,三生國健藥業、萬龍電氣、協鑫納米、西門子研究院四家企業一齊亮相蘇州工業園區,分別涉及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智能製造等領域。其中,三生國健藥業是集研發、中試、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生物藥品公司,萬龍電氣是專業從事智能配電網係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協鑫納米是從事第三代光伏技術中試開發的新能源領軍企業,西門子研究院是集團在華首個數字化科技領域的研發機構。
“這些企業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代表著園區今後產業的發展方向。隨著這些新項目開工建設和相繼投產,將為園區穩增長、促轉型、強創新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徐惠民對這些項目給出了高度評價和長遠期待。
事實上,前行中的蘇州工業園區加快發展新經濟、積聚新動能、培育新業態的腳步從未停止。去年,園區研究出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和三項扶持政策,推動“三去一降一補”落到實處。
從經濟運行實效看,園區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51.8億元,增長1.1%;工業增加值1136.5億元,增長4.9%。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6%。
博世汽車、協鑫集團、阿迪達斯等重點企業營收邁上200億元台階。華大半導體、韓森家居、香蕉三级视频門業、華為海思等一批項目簽約落戶,禮來製藥、久保田農機、京隆科技等一批項目增資擴產,西門子中國研究院蘇州分院、康得新研發中心、協鑫集團中央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落戶,衛材中國、台駿租賃、裕融租賃被認定為省級地區總部,推動產業邁上中高端成效顯著。
同時,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也得到紮實推進。2016年,園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3.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新增金融及準金融機構87家,總數達807家,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4%。高端專業服務機構加速集聚,樓宇經濟快速發展,稅收“億元樓”達23座。完成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60億美元,增長7.5%。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700多億元,增長50%以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啟動,“單一窗口”建成投用,順豐“環球優匯”跨境商品展銷中心開業。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商務、旅遊、會展、文化、康體等融合發展態勢喜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入境遊客數、酒店營收全市領先,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持續增強。
創新有突破有成果
60項年度改革事項基本完成
蘇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2017年1月份業務新增交易量高達11.28億元,迎來雞年“開門紅”,這也是中心自2015年3月開業以來單月交易量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
蘇州金交中心是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關於在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中新金融創新合作試驗區的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將蘇州工業園區打造成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在各級金融辦的支持下設立的國有金融資產交易平台,致力於服務蘇州地方經濟,盤活蘇州地區金融資產,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支持自主創新企業。截至2016年底,中心累計交易量就已超過32億元。
創新是蘇州工業園區保持活力與生機的關鍵所在,在金融創新方麵,不僅有金交中心的蓬勃發展,2016年還取得了元禾母基金二期50億元啟動募集,建設銀行總行設立投貸聯中心,蘇州股權交易中心開業,蘇州投貸聯動引導基金、並購引導基金設立等重大創新成果。目前,園區擁有的區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
同時,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雲計算產業等新產業方麵的創新實踐也成績斐然,分別實現產值470億元、380億元、350億元,增長24%、36%和25%。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中科院電子所等重大平台開工建設,中科院生化細胞研究所、培東納米技術聯合創新中心、牛津大學蘇州先進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簽約落戶。麥迪斯頓、旭創科技、康寧傑瑞、納微科技等科技小巨人企業加速成長,信達生物、通付盾、基石藥業、同程旅遊4家企業晉級10億元融資俱樂部,數量占全省八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829家。園區2016年還新增主板上市企業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4家,累計分別達17家、93家。新增國家“千人計劃”17人、“省雙創”人才27人,累計分別達135人、164人,繼續保持全國開發區和省市第一。人才組屋新政出台,園區被中組部確定為人才工作聯係點。備案眾創空間64家,其中13家列入“國字號”序列,孵化項目超千個,“金雞湖創業長廊”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園區創新實踐還體現在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方麵。2016年,有60項年度改革事項基本完成,形成48項改革創新舉措,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中新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等成果得到推廣。同時,園區還獲批開展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綜合試點試驗,綜保區賦予企業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啟動,累計疊加複製自貿區政策50餘項。此外,伴隨著大部門製改革的啟動實施,“集中高效審批—分類監管與服務—綜合行政執法”的現代政府治理架構在園區基本形成。“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全麵推行,在全省率先試點外資企業“單一窗口、並聯審批”新模式,全年新登記企業數增長12.5%。國家級境外投資服務示範平台建設成效明顯,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額10.5億美元,增長163.6%。
創新在中新合作的持續深化中也是一味“催化劑”。2016年,新加坡“起航中國”企業培訓計劃啟動,中新跨境人民幣貸款深化為跨境人民幣借款,東吳證券新加坡子公司獲新方資產管理牌照,蘇州銀行獲銀監會批準設立新加坡代表處。在合作發展的同時,園區經驗加快輻射,蘇宿工業園區開發十年成果豐碩,連續七年保持全省共建園區考核第一;蘇通科技產業園、蘇滁現代產業園、霍爾果斯開發區、蘇相合作區等項目有序推進,中新集團合肥北城項目簽約啟動。
共享有期待有福祉
46個教育建設項目有序推進
2016年12月31日,“金雞報曉·樂滿姑蘇——蘇州交響樂團成立音樂會”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在熟悉的《茉莉花》旋律中,市民們以獨特的方式完成了跨年。
交響樂團對於一座城市來說,是高雅藝術的引領,是可以和國際對話的文化產品。一流的音樂會帶來的不僅僅是高雅音樂,更是培育高雅受眾的源頭。作為蘇州人自己的交響樂團,蘇州交響樂團吸收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63位優秀樂手,一方麵致力於精準演繹西方的交響樂經典,滿足蘇州市民對高雅文化的需求。並通過對本土作品的創作積累,形成樂團鮮明的蘇州文化標簽。另一方麵,將開展各類文化交流與藝術教育活動,與專業院團合作,推廣普及高雅藝術。2017年計劃推出51場音樂會,其中12場音樂會已經開售,親民的票價體現了服務市民的良苦用心。
“讓百姓共享發展與改革的成果”,這是蘇州工業園區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解讀。
2016年,園區進一步加快了宜居新城建設。智慧大交通、軌交3號、5號線交通一體化和地下空間規劃、城鐵商務區控規調整及城市設計方案製定完成。軌交2號線東延通車,星港街隧道主體結構基本完成,桑田島綜合管廊、汙泥幹化廠二期等基礎設施項目投入運營,星塘街南段、唯勝路等道路完成改造,現代傳媒廣場、財富廣場、蘇悅廣場和農行、中行大樓等項目竣工投用。同時,智慧城市試點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係平台等8個項目通過驗收,智慧社區“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在全省推廣。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全麵落實,生態文明建設52個項目、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11個項目進展順利,新增綠地達80.4萬平方米。
下圖為SERANG香蕉三级视频安裝於蘇州工業提升門、物流裝卸貨平台、工業門封:
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體現在教育、衛生、文化等市民生活的方方麵麵。2016年,園區基礎教育保持高位均衡發展,46個教育建設項目有序推進,9所學校和幼兒園建成啟用,服務外包學院成為省示範性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醫改工作縱深推進,公共衛生中心對外運營。久齡養老院建成投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啟動試點。社會保險(公積金)製度並軌取得成效,相關待遇標準穩步提高。推動就業創業力度加大,結對幫扶、公益推崗、技能培訓等工作進展良好,動遷居民穩定就業率超過98%。新一批動遷社區改造全麵啟動,環境麵貌為之一新。園區連續四年在全市文化發展績效考核中位居第一,城市文明指數測評名列前茅,文體節、馬拉鬆、龍舟賽等活動影響力持續提升。全國和諧社區示範城區、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創建也在園區全麵完成,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典型案例。